聽覺口語法(AVT)課程
聽覺口語法倡導以家庭為中心,制定個別化家庭教學計劃。家長通過深度參與有能力成為促進聽障兒童全面發展的促進者和推動者。
要求:
1.至少有一名家長共同上課,最好是經常陪在幼兒身邊的家長。
2.教師制定個別化教學計劃,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告知-示范-參與-回饋四個步驟進行教學。讓家長參與教學,并對家長進行指導。
告知:在每一個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進行前,先向家長說明教學目標是什么?以何種形式進行等。
示范:教師操作給家長示范,讓家長能夠清楚教學目標和活動如何進行、聽覺口語教學技巧及策略如何應用,教師的示范明確、清晰、準確。
參與:教師示范后輕家長運用,教師在一旁觀察和協助,家長一定是教學的參與者,不是觀摩者。
回饋:根據兒童的表現和觀察到的情況,教師給與回饋,指出家長的正確的做法,鼓勵家長改進錯誤的做法。并強調家長將課堂上學的方法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在日常情境中進行運用。
注意事項:
1.主要輸入者坐在幼兒優勢耳一側(雙耳耳蝸、雙模式一側耳蝸一側助聽器、單側耳蝸);
2.多給幼兒做示范,讓幼兒明白活動的目的
3.老師和家長教學技巧的講解
4.老師要注意家長教學技巧的使用,家長示范不到位要和家長講明
5.注意生活中活動的拓展,把目標加入生活中練習
6.注意再和家長溝通的時候,給幼兒一些玩具,避免幼兒坐不住;
7、當孩子沒有讀唇習慣時,輸入語言時不要遮口。
8、教學初期家長的操作不規范時,多鼓勵家長。
人工耳蝸的使用
一、聽力狀況和助聽效果:
教師提前對兒童的聽損情況,耳蝸狀況、植入的耳蝸情況、體外設備使用,調機情況、程序設定、佩戴方式是否正確等。
二、家長對耳蝸的管理能力:包括人工耳蝸保養包的運用,監聽耳機、測電器、小刷子、軟布、吹掃器、防丟繩等配備;
三、上課教學內容開始前:
人工耳蝸檢查包括電池、程序、麥克風清晰度和接受聲音的方向是否正常;
1、輕輕取下耳蝸,觀察耳蝸指示燈的閃爍狀況;可以隨著聲音大小,燈變亮變暗,與發出聲音的節奏變化。
2、用測電器檢查紐扣電池,如為充電電池,問詢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或是新充好電的電池,確保電量充足。
3、用監聽耳機連接耳蝸外部接口,監聽耳蝸的麥克風是否清晰立體沒有雜音,一般在安靜的環境下,使用林氏六音檢測耳蝸的音量和音質狀況。
4、人工耳蝸的佩戴方式,耳蝸應佩戴在耳朵上,避免佩戴在肩上、頭頂、胸前;
注意:
上課的房間背景噪音小于35DB;
指導家長對人工耳蝸要定期進行保養維護;
指導家長如何用林氏六音對佩戴耳蝸的兒童進行察覺和辨識的訓練,并逐步在不同的發音距離對林氏六音的自主反應。
關注耳蝸磁鐵的吸力情況,搖頭不掉即可,避免因為磁鐵吸力過大而導致佩戴困難及頭皮紅腫乃至發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