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身訓練(玩具引導)
所需道具:小汽車或搖鈴等、地墊或床
訓練意義:促進軀體回旋動作完成,促使非對稱性姿勢的消失
訓練內容:兒童仰臥位,家長位于兒童側方,持玩具逗引兒童,令兒童頭肩部旋轉,家長可輔助其翻成側臥位。根據兒童情況,可翻至俯臥位,左右交替,重復5-10次。
(2)翻身訓練(痙攣型兒童)
所需道具:地墊或床
訓練意義:促進軀體回旋動作完成,促使非對稱性姿勢的消失
訓練內容:
兒童仰臥位,家長屈曲兒童的雙下肢,髖、膝關節屈曲,骨盆抬高,左右搖晃兒童身體(如果可能則同時將兩手握。,成抱球姿勢。注意頭部應呈屈曲位,根據兒童情況,重復5-10次
(3)牽伸內收肌訓練(痙攣兒童)
所需道具:兩塊小毛巾、地墊
訓練意義:降低大腿內收肌群、足跖屈肌群肌張力
訓練內容:兒童背靠家長坐位,家長位于兒童后方。先按揉兒童雙腿內側肌肉,使其放松,然后將兒童雙腿分開,壓在身下,用小毛巾,分別墊于兒童膝下,雙手將兒童足背屈至60-70°,根據兒童情況,保持1分鐘左右,重復3-5次。
注意事項:動作應輕柔緩和
(4)重心轉移訓練(痙攣兒童)
所需道具:地墊或床
訓練意義:促進坐位平衡的建立
訓練內容:兒童坐位,家長位于兒童后方
兒童背靠家長,兩腿分開,坐于家長大腿上,家長一側腿抬起,同側手扶兒童腹部,對側手輔助兒童上肢舉高。交替進行,做重心轉換游戲,根據兒童情況,重復5-10次
(5)扶坐重心轉移訓練(痙攣兒童)
所需道具:地墊或床
訓練意義:促進坐位平衡的建立
訓練內容:兒童坐位,家長位于兒童對面,使其雙手抓住雙小腿,家長手握住兒童手腕和小腿部,抬高一側下肢,向另一側傾斜,分別向左、右、后方傾斜。根據兒童情況,重復5-10次
注意事項:動作輕柔緩慢,避免拉傷兒童肩部。
(6)軀干扭轉訓練(坐位)(痙攣兒童)
所需道具:地墊或床
訓練意義:促進坐位平衡的建立
訓練內容:兒童坐位,家長位于兒童后方
家長分開兒童雙腿,用自己的雙腿,固定兒童雙腿,注意不要壓住足背。
向右側扭轉時,家長右手扶兒童肩部,左手放在兒童左側軀干部,緩慢扭轉,維持5-10秒;
向左側扭轉時,換手操作。左右交替進行。根據兒童情況,重復5-10次。
注意事項:動作應輕柔緩慢
(7)坐位支撐訓練(輔助)
所需道具:玩具小車、串珠、撥浪鼓、地墊或床
訓練意義:促進坐位平衡的建立
訓練內容:兒童坐位,,雙腿自然打開,家長位于兒童后方,可在兒童前方放玩具,引導兒童身體向前傾。家長扶兒童雙臂,使其肘伸直,手指伸展支撐,做雙手向前支撐的訓練,
同樣方法向側方保護性支撐訓練、后方保護性支撐訓練。根據兒童情況,每一位置保持1-2分鐘,重復5-10次。
注意:6個月兒童可以做前方保護性支撐訓練;8個月兒童可以做側方保護性支撐訓練;10個月兒童可以做后方保護性支撐訓練。
(8)坐位保持訓練(手支撐)
所需道具:搖鈴、撥浪鼓、小汽車玩具
訓練意義:提高兒童的坐位保持能力
材料準備:聲音燈光的玩具(兒童喜歡的玩具)
訓練內容:
兒童坐于墊子上,家長在后方保護,引導兒童雙上肢向前方,做手支撐坐位保持訓練?稍趦和胺椒乓煌婢,使其支撐保持1-3分鐘,根據兒童情況,重復3-5次。也可使兒童向側方做手支撐保持訓練,左右交替,重復3-5次。
注意事項:提醒兒童抬頭。
(10)坐位平衡訓練(前方)
所需道具:積木、木棒、海洋球等、地墊或床
訓練意義:提高兒童坐位動態平衡能力。
訓練內容:
兒童坐位,家長位于兒童對面,兒童能在無支撐情況下穩穩地坐于墊子上,家長在其對面持玩具逗引兒童,“寶寶要不要?”注意要在兒童伸手能觸及的位置。寶寶身體微前傾,伸手去觸摸玩具;寶寶拿到玩具后,身體還原,坐穩。
注意事項:動作幅度逐漸增大。如兒童完成不了該動作可以稍作輔助。
(11)坐位平衡訓練(側方)
所需道具:木棒、積木、小青蛙玩具、地墊或床
訓練意義:提高兒童坐位動態平衡能力
訓練內容:
兒童坐于墊子上,一名家長在其后方保護其安全,另一名家長在兒童左方持玩具逗引,鼓勵兒童身體向左移動伸手觸摸玩具,注意傾斜幅度逐漸變大,家長再引導兒童還原。同樣方法向右、向后引導兒童坐位平衡訓練,重復3-5次。